以蘇武為話題作文示例一
揮一揮羊鞭,錦帽貂裘,他將其扔進云霄深處;弄一支禿筆,矮紙斜行,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。一邊是高官厚祿,一邊是赤膽忠心。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,站在安逸與憂勞之間,他拋卻了富貴,選擇了忠心,他給歷史涂上最濃重的一筆。
擎一支旌節(jié),他懷抱漢匈和睦的夙望,奔走于茫茫大漠;搖一聲駝鈴,他闊別長安的歌舞升平,游蕩于寒沙淺草;他要用挺直的脊梁,架起橫亙天山、溝通中原的飛虹。
哀嘆,當(dāng)漢使謀反事敗;正氣,當(dāng)蘇武拒絕折節(jié)叛敵;驚詫,當(dāng)單于面對這個寧死不屈、不為富貴所動的鐵血男兒;執(zhí)著,蘇武舉起羊鞭,選擇作高山雪蓮那執(zhí)著而圣潔的守望。
朔風(fēng)凜冽,他與冷月做伴,北顧中原,將“生是大漢人,死是大漢臣”的夙愿銘記在心靈深處。胡風(fēng)肆虐,他與孤冢為伍,悵望大漠飛雪,將“榮華富貴,千金封侯”的許諾忘卻得一干二凈。地窖冰冷,他將滿口氈靴與草皮一塊咽下,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——銘記大漢,精忠報國。冰雪飄零,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,用錚錚傲骨敲響千秋的絕唱——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
好一個蘇武:他用睿智,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,在漫天風(fēng)雪中且行且歌,把那光禿禿的旌節(jié)升華為一段千年傳奇,書寫出一段萬古的悲歌。
好一個蘇武:他忘卻了單于榮華富貴的引誘,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,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歷史,揮灑成一部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。
歷史不能忘記,在浮華與堅守之間,北海的蘇武——那流放于荒山野冢的鐵血男兒,用不屈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——忘卻富足,成就氣節(jié);銘記大漢,造就偉岸。
我明白了,在忘卻與銘記之間,在享受與堅忍之間,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蘇武,用執(zhí)著與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:富貴,猶如過眼云煙,忘卻,便是它最好的歸宿;忠心,才是歷史永恒,而銘記,是它的精神家園。
壯哉,那永遠的蘇武!偉哉,那震撼人心的忘卻!奇哉,那驚天動地的銘記!雄哉,那一段忘卻與銘記的千載頌歌!
以蘇武為話題作文示例二
暮秋時節(jié),凜冽的寒風(fēng)將漫地枯葉吹得四處飛揚。嚴(yán)寒,籠罩了整個世界,寒冷中我讀懂了蘇武,明白了蘇武的心聲,明白了蘇武的忠誠,更加明白為何蘇武為后世千古傳頌。
時光回轉(zhuǎn),公元前100年,漢武帝為了答謝匈奴單于的善意,命蘇武帶領(lǐng)使團出訪匈奴——一個荒涼蠻夷的國度。外交使臣做來并不易,因為“虞常事變”,蘇武等百余人被單于扣押,面對衛(wèi)律名與利的誘惑,面對衛(wèi)律的酷法嚴(yán)刑,有人屈服了,得到榮華富貴,而蘇武最終不肯向單于面北稱臣。
為此,他被流放北海(今貝加爾湖)牧羊,條件是特別無理—公羊生仔,蘇武才能獲釋歸漢。
茫茫北海,無邊無垠地凍天寒,人煙罕至,唯一和蘇武做伴的便是那根象征漢廷的旌節(jié),刺骨的寒風(fēng)吹遍大地的每一個角落,吹彎百草的腰,吹折樹木的枝。也惟有蘇武手持旌節(jié)活著,挺著,誓死不屈服。身上單薄的衣衫,飽經(jīng)風(fēng)雨的洗禮,支離破碎,僅能蔽體,已經(jīng)失去它御寒的功效。寒風(fēng)似箭刺入骨子里。蘇武饑食野草,渴飲雪水,心中卻依然操守著諾言: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。誓死捍衛(wèi)漢廷的威嚴(yán)。
悠悠19載,已是兩鬢斑白的蘇武,終于有了回國的機會。回到祖國的那一刻,他依舊手拄那件跟隨自己19年,卻又是色以褪盡的旌節(jié),高拍頭顱,激動的流下幸福淚水。蘇武沒有司馬相如文章寫的華美,也沒有李廣馳騁沙場的英勇,但他卻默默的信守對祖國的諾言。北海牧羊的英雄氣節(jié),足以令他萬古流芳。
孔曰“成仁”、孟曰“取義”,“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蘇武的英雄氣節(jié)譜寫一曲“威武不能屈,富貴不能淫”的正氣歌。蘇武的故事催我淚下,蘇武的氣節(jié)催我奮進。青山依舊,綠水依然,秋還是那樣寒。走在秋風(fēng)中的我終于讀懂了何為“忠誠”,何為“英雄”。